出处: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1期 目的:观察益气健脾、活血化瘀、逐水类中药配伍治疗肝硬化的疗效。
方法:治疗组51例采用藏红花散(藏红花、鳖甲、穿山甲、炒莪术、红参、焦白术、生麦芽、炒二丑)共末口服;对照组52例口服大黄蟅虫丸与逍遥丸。
结果: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.1%,对照组为66.7%,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(P<0.01)。
提示:本方法可改善肝功能、抗肝纤维化、缓解肝硬化临床症状,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。
我们自1997年3月~2004年5月运用藏红花散治疗肝硬化51例,取得了较好的疗效,现总结如下。
临床资料
在103例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肝硬化患者,均经病史、临床体征、B超、实验室检查等确诊。本组51例,男性42例,女性9例;年龄最大61岁,最小21岁,中位年龄41.26岁;病程最长者13年,最短者1年,中位病程6年;有明确肝病史45例,病史不详6例;对照组男性46例,女性6例;年龄最大59岁,最小18.2岁,中位年龄39.45岁;病程最长者12年,最短者14月;有明确肝病史48例,病史不详4例,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,除外肝昏迷、肝肾综合征、肝癌、上消化道出血病例。两组在性别、年龄、病程、病情轻重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。
治疗方法
两组均采用保肝、利尿等对症治疗。治疗组:给自拟藏红花散(藏红花、鳖甲、穿山甲、炒莪术、红参、焦白术、生麦芽、炒二丑各10g)共末。每次10g,每日2次,3个月为1疗程,用药2个疗程。对照组:大黄蟅虫丸,每次1丸、逍遥丸,每次1丸,每日2次口服,3个月1疗程,用药2个疗程。
治疗结果
显效:腹水消失,门静脉宽度<12mm以下,肝功化验正常,A/G比例恢复,肝纤维化指标恢复正常,生活能自理,可参加轻体力劳动,半年以上无复发者,治疗组30例,占58.82%,对照组15例,占29.41%;有效:腹水消失或消失2/3以上,B超提示胆表壁双层,肝功能化验1~3项未达到正常,A/G比例在1.2/1左右,治疗组18例,占35.29%,对照组19例,占37.25%;无效:上述方法治疗3月后,各种观察指标变化不明显,治疗组3例,占5.8%,其中死亡1例,对照组18例,占34.62%,其中死亡3例。
典型病例
张某,男51岁。1999年10月8日就诊。患者面色晦暗,双侧巩膜中度黄染,大量腹水,腹壁静脉怒张,呈蛙状腹,肝脾未触及,腹围103cm,尿量小于500ml/d,大便干,舌质淡紫、苔薄黄,脉弦细,肝功示:总胆红素(TBIL)130μmol/L、丙氨酸转氨酶(ALT)162U/L、天冬氨酸转氨酶(AST)120U/L、总蛋白56g/L、清蛋白(ALB)22g/L,球蛋白(GLB)34g/L、A/G0.65/1、HBSAg(+)、HBeAg(+)、抗HBc(+);肝纤维化指标示:透明质酸(HA)201ng/L、III型前胶原(PC-III)24ng/L、层黏连蛋白(LN)296pg/L;B超示:肝硬化、大量腹水,诊断为肝硬化、腹水。证属气阴两伤、气滞血瘀、水湿内停化热,治拟滋阴软坚、活血化瘀、益气健脾、利湿消肿清热之剂,方拟藏红花散治疗,2个疗程后腹水消失,1年后随访腹水再未复发,可参加轻体力劳动。
讨论
肝炎肝硬化属中医“膨胀”“单腹胀”“症积”等病范畴,以本虚标实、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,据此确立软坚散结、益气健脾的原则,方中藏红花味甘性平、入心、肝经,具活血消瘀、散郁开结之效,有报道,它可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(HA、PCIII、LN)明显下降1;鳖甲咸寒,入肝脾经,即能软坚散结,又能滋阴清热,据研究,鳖甲中含有动物胶、角蛋白、碘质、Vc以及各种微量元素,实验研究表明,运用鳖甲等补阴药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,鳖甲不仅能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,减轻患者的腹胀,增进食欲,降低ALT、AST、γ-球蛋白,同时也能降低血清HA、PC-III、LN水平2;焦白术乃取补脾缓肝及利小便作用,据现代药理学研究,白术及其提取物对慢性肝炎、急性肝炎恢复期、肝硬化以及恶性肿瘤均具有抑制或治疗作用,具有促进蛋白合成,纠正蛋白的比例倒置,降低转氨酶,促进电解质的调节,特别是钠的排泄,并有显著利尿、保护肝细胞等作用;人参味甘,大补元气,能增强机体抵抗力,有抗疲劳、改善消化吸收功能;莪术疏肝理气,活血祛瘀,为血中之气药;生麦芽秉少阳春升之气,最善疏肝退黄;炒二丑功积导滞逐水、推陈致新,共奏攻补兼施、邪正兼顾、标本同治,使邪去不伤正,补虚不留寇。
参考文献
1 叶光年,王新宽,赵大同,等.益活I号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,2003;12(2):133~134
2 丁里玉,李春香,林玉龙,等.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研究近况 临床荟萃,2004,19(10):592~594
(整理编辑:中国藏红花网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