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的田野盛开藏红花(西红花)
时间:2010-06-30 09:31来源:绍兴网 作者:绍兴网 点击:次
一纸广告引发了一个大胆的举动;一人创业成功,乡亲跟着致富。他是一个残疾人,靠着自强不息的意志,在平原上成功引种名贵中药材藏红花(西红花)。
郑卫明正在挑选西红花种球
西红花,这位原产于国外的“洋姑娘”,在残疾人郑卫明的精心呵护下,在水乡绍兴安了家。如今,作为绍兴种植西红花(也称藏红花)第一人的郑卫明成立了“残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郑卫明致富不忘乡亲,带领大家共同致富。
说起绍兴县郑卫明,村里人都知道这是一名个头只有一米出头的残疾人。从2007年开始,大家把这个并不起眼的中年男人和西红花联系在了一起。
一纸广告引发的奇想
初识“洋姑娘”西红花是在2005年。当时,郑卫明还是一个纺织厂的电工,茶余饭后,他无意中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试验培育西红花的广告,上面写着:一名河南商家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和西红花种子。广告中还介绍,西红花原产地在伊朗,后来在引进中国时,途经西藏,并在那里扎根,故也称藏红花,但在低海拔地区是很难种好的。西红花是一种名贵中药材,具有抑制肿瘤、保肝强肾、美容养颜、清热解毒等作用。
郑卫明觉得这是一条致富道路,但没有在平原地区种植成功的先例可借鉴,便试着和广告上的河南商家取得联系,并大着胆子汇去了1000元钱购买西红花种子。2005年,郑卫明开始种植西红花。由于没有种植知识和经验,加上西红花又很难适应江南的温度和土壤,没过多久,郑卫明的西红花试验宣告失败。
不甘失败背水一战
2007年,郑卫明辞去了电工活,开始专心种植西红花。为了“伺候”好这个“洋姑娘”,他专门买了一台电脑,没日没夜地在网络上查找种植西红花的知识。他了解到,西红花喜冷湿的半阴环境,较耐寒,比较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、肥沃的沙壤土中。有了当年的失败经验和丰富的种花知识,郑卫明的第一批西红花终于在绍兴这片土地上开了花。“那是2007年11 月5日,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日子,看着大片淡紫色的花朵慢慢开放,争相斗艳,红色的花蕊若隐若现,我和妻子都激动得哭了。”郑卫明说,西红花的花期很短,日开夜闭,他们夫妇小心翼翼地把花蕊取下,留下种子,以备下一年播种。
致富不忘乡亲
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,郑卫明成立了“残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”,而他也成了小有名气的“西红花专业户”。他开始在网络上发出消息,本地和外省的药材公司纷纷发来订单,以每公斤一万多元的高价收购西红花花蕊。
值得一提的是,郑卫明尝到了西红花的甜头后,没有忘记乡亲。他四处寻找周边的残疾人,让他们加入到“残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”,耐心地传授西红花的种植技术,帮助他们致富。
郑卫明常说:“西红花一点红不算红,我要带着大家一起干,红花朵朵向太阳!”在合作社里工作的肢残人员李师傅告诉记者说:“作为一个残疾人,我做梦都没想到在40多岁时还能种花创业,并干出一点成绩,真要感谢老郑。”
扶贫基地成福地
如今,郑卫明的“残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”已有40多名社员,其中有10多名是残疾人。这10多名残疾社员几乎都来自平水镇新横路、红墙下和岔路口等村,他们在郑卫明的帮助下,都在自家田里种起了一亩至五六亩不等的西红花,最少的年收入也不下三四万元。手有残疾的钱彩英告诉记者,2008年12月初,她在郑卫明的帮助下种植西红花,不到一个月,种子在地里腐烂了。在郑卫明的鼓励支持下,当年12月底,她又重新种植,第二年,终于有了收获。如今,她种的一亩多西红花长势喜人,接下去,正打算扩大种植面积。
而今,“残创西红花专业合作社”已有40多亩田,每年能产西红花一万多公斤。今年5月,合作社被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“绍兴市十佳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”。
荣誉对郑卫明来说是最好的鼓励,他说,在以后的日子里,他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,让他们过上自食其力的幸福生活。 (整理编辑:中国藏红花网) |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